沾零商業誌實體開箱記文
★開箱文閱讀前注意:
一、內部可能有劇透,請謹慎閱讀
二、歡迎善用附上的相關連結,並請勿任意右鍵篇內各圖。
感謝你們閱讀這篇文章:)
★相關資訊:
作者:沾零(http://www.popo.tw/users/JL0001)
沾零粉專:http://www.facebook.com/JL000701
作品線上閱讀:http://www.popo.tw/books/577869
--時間戳記:
我想這本書我就不回去翻紀錄來填時間戳記了,說實話一直以來寫這個欄位是因為我想逼自己未來還能記得某些事情。
但是,這本書在我的生活裡留下的刻印,大概不僅止於線上閱讀、購買實體書,這樣而已。所以我選擇不以之前的方式撰寫時間戳記。(其實只是懶(X
但我只能說,我是因為2016的華文大賞認識這本書,然後這本書是我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沾零作品。
◇個人分類:不全然BE的BE / 大叔(?)X 高中女孩 X 高中男孩(←到底在寫什麼(#) / 校愛
▼下為心得,捏到劇情,雷者慎▼
鑒於它其實是商業誌,我就貫徹我的懶惰不拍內頁,只拍封面。
不過我其實比原先想的還要喜歡這本書,不只是因為內容,就連封面跟內頁排版我都覺得很青春可愛,但莫名看著也有點兒感傷就是了。
在每一章標題頁都有一支很可愛的香菸,然後每一頁只要有書名的角落,旁邊也有一支可愛的香菸。但雖然香菸如此可愛(?),它卻是這這本書一切毀壞的象徵。
香菸挽救了韓宇森,卻也帶走了真實的韓宇森。我總感覺韓宇森始終掩蓋了真實的自己在那煙霧繚繞當中,恐怕連江巧嘉都不算是真正觸及過真實的他。又或者是,其實連他自己,都已經把自己給搞丟了。
香菸同樣的是座橋梁,如果不是因為菸,江巧嘉與韓宇森甚至是張久岳或許一輩子都不會相識;如果不是因為菸,江巧嘉眼裡的楚念軒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香菸同時間是開始,也是崩壞點,更是終結點。
香菸開始了他們的故事,崩壞了他們的以後,終結了張久岳跟江巧嘉曾經死抓著的「他們」。
說實話,讀過這個故事許多次,我卻是在這一次要撰寫難得的商業誌開箱時,才恍然發覺香菸比我想像中的佔有著更大的地位。
倒不如說,它,便是貫穿這個故事的主題,承繼了起承轉合。
第一次讀《遇見妳所遇見的人》,我讀到大概是韓宇森自殺的那部分就看不下去。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因為那一份悲傷的重量太過疼痛。
忍不住想哭,而我甚至忘記我那時候到底有沒有哭泣,只記得這之後每一次讀它,總是會在接近那一部分時速度越來越慢,甚至一再歇下。
我明明不是韓宇森,更不曾遇見過擁有像他那樣子經歷的人,但我卻能感同身受他的痛。
當沾零讓煙霧繚繞於他四周,就如同同時間用煙霧綑綁住韓宇森,於是誰都再也無法看見原本的他,而他同樣也無法掙脫那個世界。那煙霧不是終將飄散,而是永遠都不會散去,化成了繭,而蝴蝶並不會在那之後破繭而出──而是羽化失敗死亡。
這世界上有很多種痛,而不同的人能夠忍受不一樣的痛,於是當我們碰見那難以克服的痛,我們可能就會是那羽化失敗的蝶,死於那跨不過去的磨難。
在這個故事裡,每個人都曾被綑綁,而最終青琳跟宇森都是沒能存活的人。升起這個想法的同時我感覺,他們的故事就像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縮影,總有誰熬不過苦痛、卻也有誰熬過痛苦──而那並不限於是青少年還是大人。
苦痛是枷,而我們全都是無可倖免的囚犯。只是有些人被判了無期徒刑,有些人是有期徒刑,最後還有些人會是回不去的死刑。而判刑的人,是我們自己,更是這個社會。
每一次讀《遇見妳所遇見的人》,我的感想都不一樣。就像這次,我想到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世界中掙扎。
我想,或許那是因為,宇森、巧嘉、念軒、久岳想告訴我們的,從來就不只有一面,而是如同魔術方塊一般,擁有多種不同的顏色。雖然是同一個故事,卻能讀出不同的樣子。
當我著眼於宇森的部分,會深刻感覺到的是一個人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當我著眼於念軒的部分,會深刻感覺到的是時間會療癒傷口;當我著眼於巧嘉的部分,會想著我們總是該在生命裡遇見我們所該遇見的那個人;當我著眼於久岳的部分,會想起這個社會看見的總是那些表面膚淺的東西。
然後我會在最後回過神來,發現這個故事根本就不只是一個「巧嘉的故事」,而是同樣說著久岳、說著宇森......的故事。
我想這大概是這個故事會讓我這麼在意的原因,當我不再覺得我只是看著一個人的故事時,那個故事才不乏味,甚至讓我一再感覺到「那也不過只是套路」。
還記得那時候華文比賽結果出來時,我似乎曾經跟沾零說,覺得這個故事沒有得獎真的太可惜之類的,反正事過境遷我也忘了自己那時候說什麼,可我現在挺開心自己手裡能拿著這本書的實體。
這是一個讓人欲言又止的故事。或許是因為「欲辯已忘言」,感動太震撼,所以總是說著說著又停下,繼而不曉得該怎麼繼續說下去。而也許那是因為 ,我的言辭表達能力始終不足以讓我好好表達內心所想。
但無論如何,都感謝自己能夠在無涯的時間裡剛好趕上了這個故事,也許我還沒有遇見我該遇見的那個人,但我遇見了我該遇見的故事。
我當初並不是從這本書認識沾零的,最早的一本大概該追溯到上一篇開箱文所開箱的《最寂寞的精靈》。那時候的我還沒有對沾零的文筆有太深刻的印象,直到我因為華文大賞而讀到這本書,才發覺,沾零在處理每一個角色的情緒是我在讀《最寂寞的精靈》時沒有感覺到的細膩。
每一個動作都藏有意義,繼而帶出真實的畫面。這個瞬間的我大概能浮現的會是,韓宇森逐漸被煙霧繚繞的身影、江巧嘉與張久岳久別重逢的那一聲「嗨」,甚至是,韓宇森隱忍著所有難受朝巧嘉說「我們就到這裡為止」。
明明讀完這個故事有好一段時間,這次拿到書也只是大略的又再隨便翻過一次,但某幾個畫面,卻很深刻。深刻到像是如果我會畫畫,我一定能畫出那個畫面,卻仍有可能畫不出人物眼神的精髓。
說著總有種自己好像在胡言亂語的感覺,但算是蠻慶幸,自己總能遇見那麼多美好的故事,包括這個。
我想,哪怕我有多喜歡在《光暈》、《餘光》裡溫暖的光夏哥哥,它也永遠無法取代《遇見妳所遇見的人》在我心裡的地位。
這是我少數會寫開箱的商業誌,而這本也是我短期內難得買的一本商業誌。在經濟拮据(?)的情況下,我只能買我覺得一定值得買的書。
在寫上一篇《光暈》、《餘光》、《最寂寞的精靈》的開箱的時候,我曾經想過我要在這篇寫滿滿的心得、滿滿的字,但偏偏我現實生活就已經被壓榨了太多文字,所以莫名就有種看到字就很想要逃跑的毛病,不過,這是我一開始就決定要寫的,而我並不想違背自己當初的決定。
更希望未來哪天,當我再看見這篇,也許又能想起這個半夜時分,有這麼一個故事陪我。
有一種故事,像是這個故事一樣似乎是悲劇卻也不是悲劇的故事,才像是我們的人生。
一個人的人生或許乍看之下是悲劇,但在那途中的風景,或許並不全然是悲劇。
一個人的人生或許乍看之下是喜劇,但在那途中的風景,或許藏了許多場悲劇。
前者如韓宇森,後者如江巧嘉。
乍看之下以為韓宇森的世界是黑暗,但其實他曾因為久岳和巧嘉而有過溫暖。
乍看之下以為江巧嘉的世界最後是圓滿,但明顯的她的世界歷經過顛覆。
人生,終究不會只有喜劇,更不會只有悲劇。這是我所認為的人生,也許不完全正確,但我寧可相信一個人的世界裡不會只有一種顏色。
就像我寧可相信,哪怕是遺憾的,卻也有美好存在於這個故事。
因為他們曾經相遇。
IE 2017/11/5 Sun.
半夜寫心得的我是不是瘋了(?)
收收睡!(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