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注意事項:

★此為2023/ 8月即將出版之《謊言疊疊樂》 試讀心得。

★僅閱讀部分篇章,心得有劇透成分。

 

 #謊言疊疊樂      #辻村深月


 

 

undefined

(圖片摘自讀墨試讀本介面)


※書籍簡介:(摘自活動簡介)

在名為「謊言」的遊戲裡,
人人都是編織幻想的「共犯」。
《鏡之孤城》作者辻村深月洞徹人性最新傑作。
一點點微小的憧憬,和一點點明亮的想望,
越堆越高,越來越危險,直到難以承受。
此時此刻,就是瓦解的瞬間──

※作者簡介:

辻村深月

1980年2月29日生,日本山梨縣笛吹市人,畢業於千葉大學教育學院。從小就喜歡看推理小說,小學6年級時因為看了《殺人十角館》而成為綾辻行人的超級書迷,並在綾辻行人的影響下,開始提筆創作,花了4年時間完成厚達1400多張稿紙的處女作《時間停止的校舍》,並一舉贏得講談社為鼓勵新人作家所舉辦的「梅菲斯特賞」而正式出道。

2011年,以《使者》獲頒「吉川英治文學新人賞」。2012年,再以短篇小說集《沒有鑰匙的夢》榮獲「直木賞」,對於多半頒給長篇小說的「直木賞」來說實屬難能可貴。2018年,更以《鏡之孤城》獲選「本屋大賞」第一名,並囊括《國王的早午餐》節目年度書籍大賞、《達文西》雜誌「BOOK OF THE YEAR 2017」小說部門第一名等9大獎,創下全球超過200萬冊的驚人銷售成績!

另著有《冰凍鯨魚》、《我的料理量匙》、《太陽坐落之處》、《零八零七》、《島與我們同在》、《今日諸事大吉》、《請殺了我》、《水底祭典》等書。



☆感謝 皇冠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試讀機會☆

 


 

故事背景設計得很有共鳴,疫情下的孤獨、隔絕、壓抑、茫然,在極短的篇幅裡揭露無遺。
 同時這也是一個由謊言堆疊出來的故事。
父母所謂的沒關係,大抵是不想給到東京的兒子壓力的沒關係,就像耀太自知的,父母勒緊褲帶才讓耀太能去唸書。而耀太之於父母,又何嘗不是用謊言讓父母不要擔憂?
耀太跟未希子之間,也是謊言跟謊言的關係。雖然目前只能從耀太視角確認他在說謊,但作者刻意鋪排母親提及對面的理沙,讓我猜測或許理沙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未希子」。
耀太跟甲斐斗之間更不用說,或許就是因為耀太單純才被甲斐斗「賣了」也說不定,告知模稜兩可也不正確的資訊,是否從中獲利並不得而知,但能確定的是甲斐斗也把朋友的身家給了詐騙集團。
詐騙集團本身販賣的,也是謊言、也是虛偽。

可是很有趣的是,諸多的謊言,卻堆疊出耀太跟未希子緊密的信任關係。

這種信任關係對當事人來說很緊密,但在外人看來就不過是泡泡一樣隨時會破的幻想──身為讀者的我們或許可以說如果是我才不會輕易相信耀太/輕易喜歡未希子,但認真說起來這兩個人的關係不過是說明了疫情當下,人和人之間的連結更趨於斷裂的時候,虛無飄渺的泡泡,反而更能給予人心靈安慰。

在痛苦的生活裡,如果能活在一個讓自己有所寄託的幻想裡何嘗不好?

其實我蠻想知道未希子是不是也在騙人,或是其實有從對話裡明知對面的「大倉」非「大倉」。
但無論她是否欺瞞,都必然是想從耀太身上獲得什麼所以持續,就如同耀太對她一樣。
和舊同學甚至是喜歡的人之間情感的割裂、和丈夫之間情感的割裂,裂縫往往讓人得以趁虛而入,同時裂縫也會讓人深陷誤區而不自知。
又或者是,明知故犯,就只為了換得比現況更好的答案,不論真假、不論是否虛無,只要情感上覺得滿足就好。

 

 

我個人對於耀太的心理變化很有共鳴,特別是跟過去的朋友沒有聯絡也不點開通訊軟體這一點(最印象深刻的是敘述寫到他因為自己的生日近了怕大家擔心才想說點進去一下,結果事實證明其實大家也沒在care他怎麼樣)


無論是打工的工作、大學,還是手機中的老同學,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似乎都覺得沒有自己也無所謂。──試讀本P.7


記得之前曾經看過有人說,其實你在別人眼裡根本沒有你自己想像得那麼重要。
最諷刺的是這樣的耀太等來的是心懷鬼胎的舊朋友的訊息。

「你很老實,也很單純」(其實我覺得這裡的語句銜接讀起來有點奇怪,所以就截重點兩句),我覺得甲斐斗應該是一邊覺得舊玩伴就跟之前一樣單純所以好騙,一邊還要裝好人講得讓這個傻子相信真的沒關係。
甲斐斗無庸置疑是來利用耀太,但諷刺的點在於只有想利用他的人才會捎來關心。

另一個對比是在家鄉的母親對兒子的關心。
在交際上的孤獨和對現況的迷茫,我相信是讓耀太最後選擇相信甲斐田的原因之一,而母親打來的電話最終談論起理沙,自己的「想回家」沒能被接住,也讓耀太感到失望。
家人並不是不關心耀太,只是層層疊疊下「不被需要感」或許變得強烈。
疫情之所以割裂人的聯繫,不只是因為互相怕傳染給彼此,更因為諸多行程被打亂導致原本該有的連結斷裂,在耀太心裡或許會有很多的「如果」吧。就像看著耀太也會想起我自己被搞到的那一兩年,想起很多如果,但是沒有如果,羈絆不復存在已成事實,那份無力甚至還是被迫接受。

所以,為什麼會期待平常的自己大概不會期待的事情?為什麼會陷入無法輕易脫身的詐騙集團圈套?為什麼會輕易的喜歡未希子甚至「想要救她」?
如果單看簡介確實會覺得耀太大概是傻瓜,但攤開他來到東京以及受到疫情影響的人際、工作等等造成的心理變化,只能說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但凡這些樞紐中有什麼不同於今,他就不一定會做這份工作,也不一定會對未曾謀面的未希子上心。(就好比學校活動一切正常/奧運正常舉辦/喜歡的女生有來東京etc)

看著耀太我會一直忍不住想起最近剛看完的《山道猴子的一生》。覺得這個故事有趣的點在於,只是敘寫一個受疫情影響的人去做詐騙然後喜歡上自己的獵物這麼簡單的故事,對於「為什麼造就」卻有蠻深刻的刻畫。
就像山道猴子在新聞上給人看到的只是荒謬的一瞬間,但那是他的一生一樣。若耀太最終走向不能回頭的地獄,大概也只會淪為新聞畫面被嘲諷的一幕吧。
我們覺得荒謬的一瞬間,卻是別人拚盡全力活成的人生。

無論最後結果是耀太被揭穿真實身分,還是真的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又或是最後落得原本是騙人卻變成自己被騙的下場,我都希望至少他曾經因為謊言織出的夢而感到滿足。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價值,都想要「做夢」,認為自己與眾不同對方才會選擇自己。──試讀本P.12
(改了一下標點,原文是雙引號)

畢竟對那時候的他來說,未希子確實是當時唯一一個「需要他」、「讓他覺得自己有價值的人」。
但也不禁再次唏噓,耀太想著做了這一次就有逃離的可能,身為旁觀者只覺得耀太真的一如既往的過於單純。
在他驚嘆於他人如此容易陷入充滿謊言的美夢的同時,他何嘗不也是深陷於虛假之夢的人。
看似試圖從一個謊言(高薪工作)脫離,卻可能只是再落入另一個謊言裡。

 

 

好久沒好好寫心得寫了好久(雖然是斷斷續續),覺得這個作者設計劇情的架構真的沒有讓我失望,雖然是很普通(但也很切合現代人)的疫情題材,但各種環環相扣寫出的主角人生讓人感觸良多。
之前工作也有遇到一些聽完之後覺得無法單純論斷是非的情況,只覺得其實我們都無法憑結果去論斷一個人的人生。
人性的複雜或許就在於,有時候傷害不一定是出自於全然的惡意,反之善意也有可能實際上成為惡意,而謊言更是人性各種各樣的展現──可能是為了好,也可能是為了壞所以說謊。

不過對於某些句子我倒是有點放棄認真理解前後的邏輯,也許是翻譯問題,也許是作品本身語境我不習慣都有可能。
不過大概念來說作者的劇情還是很有趣,蠻期待上市後讀後續跟其他篇作品。

另外最前面的新聞反而不太推薦直接先看,像我剛剛回頭去補才發現認真看完就直接被暴雷結局,如果直接讀內文再去看,可以先自己揣度主角的行為而不受作者意圖影響,還蠻有趣的。

(噗浪跟讀墨試讀本介面都有同步發表心得,讀墨因為篇幅寫太長所以只剪了劇透較少的段落,噗浪是我最原始思考下寫完的版本,痞客這邊就是有稍微分段整理,但內容差不多)

 

 

   淩雨  2023/8/17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淩雨(IE) 的頭像
    淩雨(IE)

    記憶時空

    淩雨(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